星测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气候特点:高温酷热。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吃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名片

  • 中文名大暑
  • 外文名GreatHeat
  • 代表寓意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 气候特点高温酷热
  • 季节夏季
  • 到达时间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20°
  • 前一节气小暑
  • 后一节气立秋
  • 风俗活动晒伏姜,烧伏香
  • 风俗食物饮伏茶
  • 农事活动抢收抢种,抗旱排涝
  • 养生补脾健胃
  • 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 属性二十四节气第十二节气
  • 所属月份农历六月中
  • 汉语拼音dàshǔ

节气由来

简介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典籍记载

      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土润溽【rù】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天气特点

基础天气

      平静书斋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