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修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征服镜里魔军,成绩梦中佛事”。
这是宋朝慈受怀深禅师的偈颂,看起来平庸无奇,实则深义就在平凡处。从佛法的人缘来讲:佛证得诸法的实相情理,这个安静的不生灭的相,是佛自内证法,离笔墨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是弗成说弗成说的。但为度众生故,不得已来表白。如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有人缘故说”。说这个法,要修六度万行,树立道场,征服魔军,鸿文佛事”等等。假使没人缘,佛就入寂灭状况,不说这个法;无因说就是外道法,如果说了,众生也没才能接收,就会诋毁不信造恶业,堕三恶道傍边了,以是佛说法要讲人缘的。
再者,佛的本怀是让所有众生都跟本人一样,证得般若正智。佛本人自身就在这类甚深的大寂灭海中,还须要甚么“修万行,作道场”吗?佛本人不须要的。但佛呈现凡间要度众生,应众生须要,佛才示现这个的过程,要修习菩萨道六度万行,还要在道场征服魔军等等这些佛事。如许的教诲众生的法,不只释迦佛如斯,任何一尊佛也是一样的。
咱们各位来学佛,要对这句偈颂不雅心,念念消归自性。诸法实相之理不是只有佛才有的,所有众生也能够证的。也就是说:吾人的现前一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只是一个迷一个觉罢了。依据自心喧扰水平有所差异,也就有了菩萨的差别阶位。故此《金刚经》云“信念喧扰则生实相”,心喧扰甚么水平,见到的实相光亮就有多少分。这就是佛的美满中道思惟;咱们学大乘法门,这个思惟看法必定要晋升到这个高度,偈颂中万行的法门即我自性法门;自性法门誓愿学;成佛道场不在别处即我自性道场;自性佛道誓愿成;魔军不从外来即我自性懊恼,自性懊恼誓愿断;所有尘劳佛事即我自性众生。自性众生誓愿度。如斯就是教咱们要成佛的菩萨四宏誓愿。
假如你留意这个偈颂跟四宏誓的次序差别,把法门放在偈首。起因在于:第一,佛法不在说重外行。要成佛,不修行。听凭谁说到信口开河,地涌弓足,也不克不及了存亡证大涅槃。故说“万行”为首。第二,经云:佛法大海惟信能度入,惟智能度。要想失掉佛法的现实受用,不只条件是信,就是到了等觉菩萨,就差一分毫与佛同等,也必需要靠佛的加被。可见信字是咱们学佛成佛一直的法门,印祖说“佛法从恭顺中得”,也恰是此理。咱们以佛为师,佛以法为师,你不信佛讲的法,也就不克不及进入空门,故法门放后面。第三,把众生放在最后一点意在夸大:要成佛,你所修的所有要从众生边处动手。也就是说后面的广修六度万行,作道场,降魔军等等所有成佛事,就是为了最后这一着。正如《普贤行愿品》云“所有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绩诸佛菩萨聪明华果”。
可见,学佛修行与众生有着密弗成分的关联。你还能把众生抛在一边修持吗?细心看这首偈,还告知咱们:固然咱们发了菩提大愿,要用慧眼来不雅照:所做的所有菩萨行就是在积聚福慧二资粮;谁修具足美满了,谁就成佛了。你在积聚万行的才能跟树立道场来接引有缘这就是在修福;你要打消阻碍征服魔军跟遣除背缘弘法式众这就在修慧。福慧双足不克不及偏颇才可称两足尊的佛。
在未成佛道间,咱们各位都要不连续地积聚福慧资粮,固然,你还要更明白的是:所修的这所有法不过是镜中水月梦里空华。由于诸法当体即空,缘生无自性,那里另有佛事可做,魔军可降,以致道场可建?对着这个偈颂,你如许的修不雅,要了存亡,就不会有所住着,虽修六度万行而如空华;虽宴坐道场如在水月光中;一面做着,一面也不放在心上,空有双方都不执,这才合乎圆融中道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