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表里推寻。心弗成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六方术治者。术事不知则远。知之则近。如治咽法。如治齿法。如捻大指治肝等(如此)。
术事浅易体多贡幻。非落发人所须。元不须学。学须急弃。若修四三昧。泡脆之身损增无定。借用治病身安道存亦应无嫌。若用邀名射利喧动时俗者。则是魔幻魔伪。急弃急弃。三十六兽娆人者。应三遍诵咒曰。
波提陀毗耶多那摩那吉祥波阿背婆推摩陀难陀罗忧陀摩吉祥摩毗利吉。
遮陀摩。初得仔细。外境触心惊掷。因而气呼呼上腹满。胸烦头痛闷。此是六神遍身游戏。因惊掷掉守。外有恶神入身夺其住处。故使如斯。若治之法。开口蹙鼻不令气呼呼出。待气呼呼遍身而后放气呼呼令久远。重新至足遍身皆作出想。牵之令尽。如是三遍。而后诵咒。
支波昼乌苏波昼浮流波昼牵气呼呼波昼。
三遍竟。而后调息从一至十。命收支息言。阿那波那。阿昼波昼。病即差也。若赤痢白痢。卒中恶。面青。眼反。唇黑沉沉。不他人者。以手痛捻丹田。顷刻即差。
又随身上有把柄。拐杖痛打病处至四五十。此复何意。夫诸病不过心作。心有发愁思虑邪气呼呼得入。今以痛逼之则不暇横想。邪气呼呼去病除也。四明损益。损益皆有渐顿。若用息太甚。五藏顿翻者。即虽未翻渐就增剧。甚至顿翻者。若人巧修释然顿益者。即虽与病对峙。
后当渐愈者。如服汤药年代将渐乃得其益。内治亦然。若心利病轻心利病重。心钝病轻心钝病重。致有渐顿差别也。夫凡间医药费财用工。又甜蜜难服多诸忌讳。将养惜命者逝世计将饵。今无一文之费。不废半日之功。无苦口之忧任意饮啖。而人皆不愿行之。庸者不别货。韵高跟寡。吾甚伤之。
能具十法必有良验。一信。二用。以致第十识遮障。信是道元。佛法初门。如治癞人信血是乳。敬骆驼骨是真舍利。决信此法能治此病。不生怀疑。信而不必于己有益。如执利剑不必拟贼。翻为彼害。不必亦尔。何意须勤。初中后夜朝暮专精。以得汗为度。钻火中息火难可得。不勤亦尔。何谓为恒。恒用治法念念在缘而不骚乱。何谓别病。别病因起如上所说。
若不识病浪行治法不相主对。于事有益。何谓便利。善巧用治吐纳得所。运想成绩不掉其宜。如琴弦缓急展转轸柱。轻重手指声韵方调。何谓为久。若用未益。不计日月习不休废。何谓知弃取。益则勤用损则改治。何谓知将护。善识忌讳行来饮食不使触之。何谓识遮障。用益勿说未益勿疑谤。向人说者未差不差。差已更发。更治不差。设差倍功。若能十法具足。用上诸治益定无疑。我当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摩诃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