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戊( 生卒不详 ~ )
太戊,甲骨文作年夜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跟雍己的弟弟,商代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2]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太戊在位时代,勤政修德,治国抚平易近,任用伊陟、巫咸把握国政,各诸侯纷纭归顺,使商代再度昌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奉献的君主)。太戊逝世后,庙号中宗,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
太戊,亦作年夜太戊、天戊,子姓,名密,是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跟雍己的弟弟。太戊在其兄雍己逝世后,继续君位,成为商代第九任君主。太戊继位后,启用伊尹之子伊陟 担负国相。太戊前任用巫咸辅助朝政,巫咸管理王家政事很有成就,因而写作《咸艾》跟《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助政事的教训,《太戊》是记叙太戊时代的汗青,二书当今均已掉传。太戊曾在祖庙称颂伊陟,不把他当臣子对待。伊赞忍让,因而写作《原命》,盼望太戊能发挥夏禹、商汤的霸道。太戊在伊陟跟巫咸的辅助之下,原来开端衰败的商代再度得以昌盛,各诸侯纷纭归顺商代,因而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在位75年逝世,是商代在位时光最长的一名君主。太戊逝世后,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由其子中丁继位。
太戊陵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该陵座落在一处古文明遗迹上,也称“刘次范遗迹”,是当今海内所存独一的一处商朝王陵。1986年颁布为河南省文物维护单元。汉朝建陵园,唐朝继修,北宋开宝七年(974年)重建,明清时代又屡次修缮增建。据《内黄县志》记录,太戊陵在内黄县东北二十五里刘次范村。太戊陵高一丈五尺多,围绕数十丈。其庙在陵后,正殿五间,旁有碑亭,山门二重,前有丰碑。
太戊陵往日陵外筑城(俗称皇城),占地4.5亩,内筑太戊陵,嫔妃墓,古柏森森,祭碑142块,另有接官厅等从属设备。陵区内发明有仰韶、龙山文明及商朝文明层(陶片、石器等),另据《内黄县志》记录,有明清时期谕祭太戊陵祭文42道。现存开宝七年(974年)《年夜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现存弗成多得的年夜型古碑之一。雕琢高深,书法刚毅,碑文记叙丰盛,有较高的汗青跟艺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