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圆通禅寺,原名平湖市宁国寺,在平湖市北十二里,原钟埭镇上。钟埭原是嘉兴四大名镇之一,1958年划归平湖县管辖。
平湖圆通禅寺,始建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宋志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圆通禅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寺中古银杏至今茂盛不衰。现蒙党和政府对宗教的支持和关心,圆通禅寺搬至平湖大道和盎路北侧筹建古刹。
据元徐硕所撰《至元嘉禾志》记载:“圆通禅寺,在县东三十六里,考证元有荒废寺基。周显德五年,百姓茆承翰、申汉南、王乞,于古迹寺基立名宁国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十一月改今名。”周显德五年为公元958年,正好与钟氏入居年代吻合,圆通寺也就成了史载钟埭最早的建筑。
平湖市圆通禅寺为上世纪60年代建粮库所需,陆续被拆,被拆的寺建于清中期。
仲溪棹歌之三
(清)沈步清
扁舟乘月放云东,罗袖寒生裂叶风。
夜半钟鸣宁国寺,夹溪茅店儿灯红。
作者原注:云东,昔御史姚公绶谷庵,致仕后,爱泉石,垫组乃碑归壳构振衣亭。出乘沧江虹月之舟,自号云东逸史。其故居在姚御史桥,俗呼姚家环桥。卞荣赠诗曰:西崦新为墅,东桥近在坰。同郡吕常赠诗曰:两屐登山轻,上下一桥分。宅作东西,皆为此也。“宁国寺”,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圆通禅寺”。
仲溪棹歌之十三
(清)沈步清
柏轩深处径斜通,来鹤亭荒迹已空。
剩有前朝银杏树,孙枝常护梵王宫。
作者自注:“柏轩”即圆通南院,旧名“起凤轩”。为曹峨雪、叶鹿吴吟课处,后相继膺乡会首选,因以此名。明季又有柏斯民与屠我法等栖遁于此。遂更以姓易其名“柏轩”。“来鹤亭”在圆通寺,寺有银杏二株,历年已久,详见志书。明永月初,鹳鸟巢其颠,忽生一鹤。寺僧构亭其下,名曰:“来鹤”。蒋山人为之记。
钟溪棹歌之四十
(清)沈步清
社仓址宇尽倾欹,社长侵渔半信疑。
比屋新舂香晚饭,幸侬生长太平时。
作者自注:社仓在圆通寺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陈儒请建,今废。其基址已鞠为寺之桑园,筑退院矣。
钟溪棹歌之五十
(清)沈步清
高轩起凤易僧寮,忠介公祠倚石桥。
东厂锦衣估客扇,好搜逸事话前朝。
作者自注:周忠介公祠,在圆通寺大殿左庑。传有贾客自苏来钟溪,公附舟谓客曰:“我欲至圆通寺访一友。”当即出,久之不返,遗一扇在舟,上书公姓氏。客因入寺,遍访并无知者。客出扇以视,始悟公神,爱立祠于左庑。
钟溪棹歌之五十六
(清)沈步清
通济桥高雁齿排,阇黎灯树设清斋。
晚侬归换凌波袜,烛穗香花照满街。
作者自注:通济桥即寺桥,圆通寺每年秋月晦日,僧众建斋,设灯树。士女往观,恒至漏三四下。
钟溪棹歌之六十七
(清)沈步清
宝杵韦驮镇向南,圆通佛阁礼优县。
幸逢圣主无疆寿,更好烧香万寿庵。
作者自注:圆通寺有千佛阁,巍然特出。又寺中韦驮向与他寺北面者异,而独持宝杵向南。清朝乾隆间,住院僧心如,募修易位,失其旧矣。万寿庵,在段墅塘侧。昔周子序璜居此,曾构段墅草庐、拥翠轩、舒啸阁,今废。
钟埭镇怀古
陆道生
东风一路到钟溪,古镇老街何处咨。
遥指远方银杏树,圆通古寺是旧基。
题日僧约庵德久圆寂处
陆道生
雪浪排空渡海来,圆通入定坐禅台。
梵声隐隐莺啼舞,公孙树下绝尘埃。
由于菩萨又称“大士”,所以观世音为主供的佛殿,又称“大士殿”。如果供奉观音(中)、文殊(左)、普贤(右)三尊菩萨的佛殿,叫“三大士殿”;如专 供观音一尊菩萨的,唱称“圆通殿”,因为观音曾有"圆通"的美名。
一般而言,观音殿或塑圣观音像、自在观音像,或供十一面观音,或供千手千眼观音,或供四十八臂观音,等乐肯灶等。由于观世音菩萨变化身很多,各地佛寺供奉多有不同。
伽蓝殿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代表形象。「伽蓝神」,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我们见到的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也是四大菩萨之一,他当时在九华山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故在所有的菩萨当中,地藏王菩萨是愿力第一。右手九环锡仗振开地狱之门,左手明珠照亮地狱之黑暗。放大光明,让受苦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的坐骑名叫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西游记》中有述说谛听辨别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留世谛听仅存于九华山,属国家重点文物,为九华山镇山之宝。
佛经中说他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圆寂入灭之后而弥勒佛尚未降生之前,教化六道(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轮回中的众生,拯救一切苦难。他受命发下大誓愿:要等度尽众生脱离苦难后,自己才升级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称"悲愿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侍立在地藏菩萨左右的是闵公、道明父子俩。
祖师殿,大致是禅宗寺院中的,但是其他丛林也仿效。正中是梁时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六传北子,唐时的六祖慧能禅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传到于今日的百丈禅师。
达摩是印度人,是禅宗祖师。禅宗来源,由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一次在法会拈花示众,所有在会大众,没有领悟,唯独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什迦即将佛法心印传给迦叶,因此,迦叶在印度被称为禅宗第一代祖师,再由迦叶传给第二代阿难,阿难而后,代代相传。至二十八代,就是达摩托车,所以在印度达摩是禅宗第二十八祖。
达摩为什么要立在一根芦苇上呢?这里要讲“一苇渡江”的故事。在中国南北朝梁魏时代,达摩从印度来中国,先到南朝与梁武帝会面,由于话不投机,达摩印来一根芦苇,偷渡了长江,往北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不发一言,由于慧可立雪齐腰,断臂求法,南昌后将禅宗心印传结慧可,故中国禅宗称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
一般来说,比较大型的寺院才有罗汉堂。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槃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和我国古人用“三”或“九”来表示多数很相像。因此,“五百罗汉”不一定就是五百,而且他们的名字也不是明确的。
正因罗汉的数量、姓名和造像没有经典仪轨依据,所以,各地寺庙在建罗汉堂时,往往数量规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
七佛殿之七佛均为贴金站像,每尊高达一丈六尺,是依据佛经所谓"丈六金身"塑造的。这些塑像按照透视原理,有意把头部塑得较大,身体略向前倾,人们在像下仰望,却感到佛像身体直立,比例匀称,显示了我国古代塑师高超的艺术水平。
七佛殿中龛背面是韦驮菩萨的站像。据《正法念经》说,韦驮的父亲是位国王,国王的第一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就是现在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是千佛中的第四位。韦驮是第二夫人生的,他发誓愿说,金刚不坏,童真不破,我要一直保护一千个哥哥转法轮。于是,他被塑成年轻英武的将军,顶盔贯甲,右手握金刚杵拄地,正对着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成为护持佛法的天神,相当于佛的"侍卫长"。又传,唐初高僧道宣(596--667)梦见一位韦琨将军,是南方增长天王部下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他童真修行,面受佛嘱,周统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三洲巡游护法事宜,故称"三洲感应"("四大部洲"之北拘卢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不属巡游之处)。后来,佛教就把韦驮和韦琨二人视为一人了。
三坛大戒中,每于登坛受戒前夕,由羯磨和尚引导戒子忏悔发愿,以便身心清净,纳受戒体。
僧团中受过菩萨戒的僧众,每半个月诵菩萨戒法一次,借以勉励自己不忘发心,行菩萨道。
丛林中,大和尚晋山就职,或逢节日庆典,乃至平日对大众说法,都称为陞座。陞座就是正式对外宣布、通告。例如新春陞座即正式昭告一年的行事。
丛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课时,大众一起唱赞、诵经,为国家祈祷国泰民安,为护法檀那祈求福慧圆满。所以〈宝鼎赞〉中有“端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长”。
灯代表光明,点灯主要是点亮自己的心灯,因此,信徒在佛前点灯,是表示佛与人的心光互相辉映。一般寺院均在新春期间举行上灯法会,江苏省的扬州,有所谓:“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九算帐,二十开张。”
日期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解居则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另有冬安居,是于每年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解居。
以讲经为主,讲演前先唱香赞、钟声偈等,并有信徒请法等仪式,是一种解行并重的佛事法会。
指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乃至“自性三宝”,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则是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的善行。
提供在家信徒学习出家生活,培养出离心,而于一日一夜远离家庭,进住寺院,并持守八条戒。过去一般均于六斋日举行,现在一般寺院均在星期日举行,一个月举行四次。
以信徒家中为聚会场所,一般均邀请法师主持并说法,透过轻松的佛法座谈方式,增进参与者对佛法信仰的理解及解答有关信仰、行持上的疑问。
指农历四月清明法会与七月孝道月的报恩法会,称为春秋二祭。
元朝中峰明本禅师着。属净土法门,主要目的是藉着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超荐亡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业海,直证不退,圆满无上菩提。
是藉着供佛斋僧的功德,以解救饿鬼脱离苦趣,并且报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会。一般寺院道场均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
施放焰口,能令饿鬼得度,也是对亡者追荐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饿鬼的饥虚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说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见,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脱离苦趣,成就菩提。
中国佛教中,仪式最隆重、功德最殊胜的法会,着重对水陆众生的普济,除了施食,并有诵经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众生心开意解。
平湖市钟埭老街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他们读小学时,教室就设在寺庙的两层小楼里。那时候寺庙还是完整的,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及其四周的房子,庙里还有供奉的菩萨和罗汉,甚至在寺院外东北角还摆放着和尚坐化的大缸。
自五代以来,圆通寺代代香火,带来了钟埭老街昔日的繁华。在50年前,圆通寺拆了,老街也开始日渐衰败。如今钟埭老街,不少昔日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成废墟,让人心生凄凉。只能在白果树下,追寻圆通寺的遗迹。仰望老树,枝繁叶茂。
钟埭老街 白马堰 衙前 周家圩 虎啸桥 韩家庙 金丝娘桥 徐家埭
开放时间 07:00~19:00
佛诞节日、朔望、国家法定节假日,早上提前30分钟开门。
公共出行:嘉善南站K702路至大云农业园区,换乘K211路康兴东路下车。步行至平湖市钟埭街道,平湖大道和盎路北侧200米。
自驾车:导航至平湖市圆通禅寺,平湖市钟埭街道,平湖大道和盎路北侧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