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兴国寺,位于秦安县城北街。那里有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好的元代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秦安兴国寺。兴国寺经过六百多年的变迁,其它建筑大多坍塌,只有山门、钟楼、鼓楼、般若殿安稳如磐,迄今完好。般若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长十一点七米,进深两间三椽。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筒板瓦,正脊两端各安一条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活龙活现。
古寺曾以“兴国梵宫”列入秦安八观之一。现存大门、钟楼、天王殿与主体建筑般若殿。般若殿座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长11.7米,进深两间三。单檐歇山顶上布灰间板瓦,大殿副阶用六梗檐柱分成五间,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采用元代首创斜梁构件,殿内金柱采用承促举想减柱造,使空间阔大。虽经历代重修,但梁架结构、建筑特征仍保持元代建筑风格。明中丞胡瓒宗耻洒洪为此殿所书“般若”匾额悬挂于大殿栏额上方,是一件书法艺术珍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般若殿坐东向西奔钻放,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筒板瓦阀浆元,正脊两端各安一条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活龙活现。正中部饰以琉璃兽面,上置一火珠,两侧置走兽。垂脊和戗脊上饰兽,戗脊上还置天王、狮、豹、马、狗等。大殿架梁用六根檐柱支撑,当中两根檐柱,浑圆硕大,柱头卷杀为覆盆状,柱身下用素面圆形柱础,无雕饰,次间额栋札牵雕龙首。殿内无粗大金柱,仅在斜梁和内额的下皮设置直径约十五厘米的四根小柱。
兴国寺般若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梁架结构,斗拱风格,洪谅趋仍保持了元代建筑的特征。大殿阑额上方悬明嘉靖时期胡缵宗书“般若”木匾,是一件珍贵的书法艺术。
兴国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离火请碑车站有77公里。可在天水汽车站乘前往秦安的长途汽车。